跳到主要内容

1.8 节点电压分析

节点分析法的核心概念是:在一个给定电路中,如果已知节点电压,则可以立即确定电路中所有支路电流。为了求解节点电压,我们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(KCL)。在这种方法中,电路中的变量是节点电压,而不是元件电压,这可以减少方程的数量,从而简化电路分析。在节点分析法中,当所有节点都可用时,选择其中一个节点作为参考节点(零电位),并将其表示为接地端。对于其他未知节点,以参考节点电压为基准分配电压。

对于给定电路中的每个节点,除了参考节点外,都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(KCL)。假设给定电路有 NN 个节点,那么我们将得到 N1N-1 个联立方程,用于求解 N1N-1 个未知节点电压。

节点分析法的分析步骤如下:

  1. 检查是否可以将给定电路中的电压源转换为电流源,并进行转换。
  2. 识别给定电路中存在的节点,并选择其中一个节点作为参考节点,以该参考节点(地)为基准,标记其他节点为未知节点电压。
  3. 为给定电路中的每个支路分配电流方向(这是一个任意决定)。
  4. N1N-1 个节点应用 KCL,并通过将支路电流表示为节点分配电压来写出节点方程。
  5. 解节点的联立方程,求出节点电压,最终求出支路电流。节点方程的数量等于节点数减一(因为有一个节点被参考)。

考虑以下直流电路,使用节点分析法确定支路电流。

alt text

在节点分析的第一步中,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参考节点,并将其连接到零电位或地电位,如下所示。

其次,对电路中的每个节点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(KCL),但不包括参考节点。通过在节点 1 应用 KCL,我们得到:

Is1Is3I4I2=0I_{s1} - I_{s3} - I_4 - I_2 = 0
Is1Is3(V1V2)R4(V1V3)R2=0I_{s1} - I_{s3} - \frac{(V_1 - V_2)}{R_4} - \frac{(V_1 - V_3)}{R_2} = 0
Is1Is3=V1(1R2+1R4)V2(1R4)V3(1R2)I_{s1} - I_{s3} = V_1 \left( \frac{1}{R_2} + \frac{1}{R_4} \right) - V_2 \left( \frac{1}{R_4} \right) - V_3 \left( \frac{1}{R_2} \right)
Is1Is3=G11V1G12V2G13V3(1)I_{s1} - I_{s3} = G_{11} V_1 - G_{12} V_2 - G_{13} V_3 \quad \quad \quad (1)

其中,G1iG_{1i} 是第一个节点的总电导之和。(因为 1R=G\frac{1}{R} = G

通过在节点 2 应用 KCL,我们得到:

I4Is2I3=0I_4 - I_{s2} - I_3 = 0
(V1V2)R4Is2(V2V3)R3=0\frac{(V_1 - V_2)}{R_4} - I_{s2} - \frac{(V_2 - V_3)}{R_3} = 0
Is2=V1(1R4)+V2(1R3+1R4)V3(1R3)-I_{s2} = -V_1 \left( \frac{1}{R_4} \right) + V_2 \left( \frac{1}{R_3} + \frac{1}{R_4} \right) - V_3 \left( \frac{1}{R_3} \right)
Is2=G21V1G22V2G23V3(2)-I_{s2} = -G_{21} V_1 - G_{22} V_2 - G_{23} V_3 \quad \quad \quad (2)

通过在节点 3 应用 KCL,我们得到:

Is3+I2+I3I1=0I_{s3} + I_2 + I_3 - I_1 = 0
Is3+(V1V3)R2(V2V3)R3V3(1R1)=0I_{s3} + \frac{(V_1 - V_3)}{R_2} - \frac{(V_2 - V_3)}{R_3} - V_3 \left( \frac{1}{R_1} \right) = 0
Is3=V1(1R2)V2(1R3)+V3(1R1+1R2+1R3)I_{s3} = -V_1 \left( \frac{1}{R_2} \right) - V_2 \left( \frac{1}{R_3} \right) + V_3 \left( \frac{1}{R_1} + \frac{1}{R_2} + \frac{1}{R_3} \right)
Is3=G31V1G32V2+G33V3(3)I_{s3} = -G_{31} V_1 - G_{32} V_2 + G_{33} V_3 \quad \quad \quad (3)

同样,我们可以写出第 ii 个节点的 KCL 方程。因此,

Iii=第 i 个节点连接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,其中 i=1,2,3,,N,且 N=n1n 是电路中存在的总节点数)\sum I_{ii} = \text{第 } i \text{ 个节点连接的所有电流的代数和,其中 } i = 1, 2, 3, \ldots, N \text{,且 } N = n-1 \text{(} n \text{ 是电路中存在的总节点数)}
Gii=连接到第 i 个节点的电导之和G_{ii} = \text{连接到第 } i \text{ 个节点的电导之和}
Gij=连接在 i 和 j 节点之间的电导之和G_{ij} = \text{连接在 } i \text{ 和 } j \text{ 节点之间的电导之和}

通过解上述三个方程,我们可以得到各个节点的支路电压,从而计算出支路电流。

示例

使用节点分析法确定给定电路中的节点电压和每个支路的电流。

alt text

给定电路包含一个电压源。该电压源可以转换为电流源,也可以直接进行分析而无需转换。现在我们直接计算节点电压而不进行任何转换。

在节点分析的第一步中,我们需要选择并标记给定电路中存在的节点。选择底部节点作为参考节点,电路中还有另外两个节点。因此,这些节点被标记为 V1V_1V2V_2,如下图所示。同时,每个支路的电流方向也已表示。

alt text

通过在节点 1 应用 KCL,我们得到:

5=I3+I105 = I_3 + I_{10}
5=V110+(V1V2)35 = \frac{V_1}{10} + \frac{(V_1 - V_2)}{3}
13V110V2=150(1)13V_1 - 10V_2 = 150 \quad \quad \quad (1)

通过在节点 2 应用 KCL,我们得到:

I3=I5+I1I_3 = I_5 + I_1
(V1V2)3=V25+(V210)1\frac{(V_1 - V_2)}{3} = \frac{V_2}{5} + \frac{(V_2 - 10)}{1}
5V123V2=150(2)5V_1 - 23V_2 = -150 \quad \quad \quad (2)

通过解上述两个方程,我们得到:

V1=19.85 VV_1 = 19.85 \text{ V}
V2=10.9 VV_2 = 10.9 \text{ V}

每个支路的电流如下:

I10=V110=19.8510=1.985 AI_{10} = \frac{V_1}{10} = \frac{19.85}{10} = 1.985 \text{ A}
I3=(V1V2)3=(19.8510.9)3=2.98 AI_3 = \frac{(V_1 - V_2)}{3} = \frac{(19.85 - 10.9)}{3} = 2.98 \text{ A}
I5=V25=10.95=2.18 AI_5 = \frac{V_2}{5} = \frac{10.9}{5} = 2.18 \text{ A}
I1=V210=10.910=0.9 AI_1 = V_2 - 10 = 10.9 - 10 = 0.9 \text{ A}

超节点的概念

当电路中有两个支路之间存在电压源时,应用节点分析法会变得困难。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应用超节点技术。在超节点技术中,连接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电压源被短接,从而将这两个节点合并为一个超节点。

alt text

考虑上述示例,其中电压源连接在节点 2 和 3 之间。如果直接分析带有电压源的电路,计算会变得更加困难。如果通过短接节点 2 和 3 来创建一个超节点,则该电路的分析会变得更容易。

在节点 1 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(KCL),我们得到:

I=V1R1+(V1V2)R2(1)I = \frac{V_1}{R_1} + \frac{(V_1 - V_2)}{R_2} \quad \quad \quad (1)

通过短接节点 2 和 3 并应用 KCL,可以将超节点技术应用于给定电路,得到:

(V2V1)R2+V2R3+(V3Vy)R4+V3R5=0\frac{(V_2 - V_1)}{R_2} + \frac{V_2}{R_3} + \frac{(V_3 - V_y)}{R_4} + \frac{V_3}{R_5} = 0

此外,电压源的电压为:

Vx=V2V3V_x = V_2 - V_3

通过上述三个方程,我们可以轻松求出电路中的三个未知电压。

超节点示例

考虑以下电路,使用超节点技术求解三个未知节点电压 V1V_1V2V_2V3V_3

alt text

在节点 1,电源连接到参考节点,因此 V1V_1 为 5V:

V1=5VV_1 = 5 \, \text{V}

通过包围节点 2 和 3 形成一个超节点。在该超节点应用 KCL,我们得到:

alt text
i1=i2+i3i_1 = i_2 + i_3
(V1V2)5=V210+V320(1)\frac{(V_1 - V_2)}{5} = \frac{V_2}{10} + \frac{V_3}{20} \quad \quad \quad (1)

此外,超节点的 KVL 给出:

V2V3=10(2)V_2 - V_3 = 10 \quad \quad \quad (2)

通过求解上述方程,我们得到 V2=4.29VV_2 = 4.29 \, \text{V}V3=5.71VV_3 = -5.71 \, \text{V}